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十九大 ->> 十九大 ->>
社区协商: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十九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权利。社区协商作为基层民主协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

    创新社会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改革是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破解城乡社区治理难题,将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基层政权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对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会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新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我国史无前例的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大潮,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结构和社会面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治理战略任务后,我国在宏观层面实现了社会管理理念向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在社会治理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社会治理依然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解决社会建设与治理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破解社区主体多元化和利益多元化带来的诸多社会治理难题的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快速的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基层社会传统的熟人社会为生人社会所取代。面对基层社会的新情况,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从而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社会化、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区协商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形式

    社区协商作为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较为充分地体现协商民主的包容性、平等性和公开性,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社区协商能够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社区协商通过广泛沟通、广纳群言、集中民智、形成合力,有利于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让公民在参与社会治理中,享受创新社会治理的成果,实现主体特别是公民与创新社会治理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社会治理不断提升。

    其次,社区协商,能够在基层社会有效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引起的社会治理问题。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社区协商为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和广泛参与提供了制度平台,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有利于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充分反映,在广泛性、代表性、包容性的基础上形成最大公约数,形成求同存异、和衷共济的局面。

    再次,社区协商,能够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制度保障。社区协商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区协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从无到有,逐步建立。2015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这两份文件在协商内容、协商主体、协商形式、协商程序、协商成果运用等方面都有不少制度性的规定。有制度保障的社区协商,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有利于重大公共事务政府决策获得群众理解和支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纳入制度化轨道。

    坚持党的领导推进社区协商健康发展

    协商民主在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党的领导是协商民主的本质特征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因此,在推进社区协商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对社区协商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社区协商工作,旨在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民衣食住行在社区。社区是反映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第一场所。习近平总书记说: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社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天天同居民群众打交道,要多想想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因此,在社区协商工作中必须坚持人民为中心,在社区协商的选题、形式上必须突出反映人民的需求、人民的愿望,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热爱的幸福家园。

    坚持党对社区协商的领导,必须建立适应社区实际的协商制度。我们要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把协商的一般理论与社区鲜活的协商实践结合起来,加以概括提炼,形成居民认可、可操作性强、适应性广的社区协商制度、程序,提高社区协商层次与水平。

    坚持党对社区协商工作的领导,必须正确引导居民心理,加强社区居民健康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居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居民群众养成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推动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尊重多数人意愿又保护少数人合法权益的城乡社区协商良好社会生态。

    坚持党对社区协商工作的领导,必须改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工作,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协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创新性地回答了党如何加强基层社会建设、社区治理的基础和动力、核心力量等一些重要问题。在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新形势下,在加强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格局中,这项工作需要改进和提高。

    社区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区协商民主的制度、政策和实践走进城乡社区,不断显示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我国进入新时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社区协商的地位和作用会更加强化,社区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必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作者分别为365滚球网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体系中心研究员、副院长,福建省社会建设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CopyRight@ 365滚球网址  闽ICP备05005786号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柳河路十八号 邮编:35000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42号